波动科学:修订间差异
小 (→定常D波) |
小 (→蕾瓦蒂尔: 更改了单位表示法) |
||
第79行: | 第79行: | ||
任何蕾瓦蒂尔的精神都是定常H波构成的。对于蕾瓦蒂尔的定常H波,按其频率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波段: | 任何蕾瓦蒂尔的精神都是定常H波构成的。对于蕾瓦蒂尔的定常H波,按其频率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波段: | ||
* | * 个体意识域:从20kHz直到116MHz的区域。是可以意识到并了解的自我的领域。别名“[[自我领域]]”。这也是可以[[潜入]]的波段。 | ||
* | * 休姆涅识别码:116MHz附近的100Hz。非常稳定,很少变化。人们就人为调制这里的波动,令其携带信息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休姆涅识别码。 | ||
* 共同意识域:再高频的地方,就是个人完全无法控制的和他人互相施加影响的,共同意识域。 | * 共同意识域:再高频的地方,就是个人完全无法控制的和他人互相施加影响的,共同意识域。 | ||
2022年11月24日 (四) 21:41的版本
波动科学是描述艾可萨·皮可宇宙底层规律的科学。
概述
波动科学认为,宇宙万物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波所构成的。
波的种类
根据波的本质,波被分为了多个种类。
导体波与定常波
定常波,又称为静态波,通俗地说,这是“物质”。是定常地、持续存在的波。如水、气、铁等就属于此种类型。
导体波,又称为动态波,通俗地说,这是“能量”。是消长的波。如构成光、热等的波就属于这类波。
D波
即物质波,构成物质的波。
定常D波
物质是由各种各样频率的波叠加在一起构成的,这种波被称为“定常D波”(Static Detail Waves,也缩写为SDW),也称为静态物质波[1]。也就是说DHW即是物质本身。是一种以太波(电磁波)。
具有停止在原地不动的性质。(译注:可以引申为具有惯性,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维持自身状态不变)
物质中每个位置定常D波的振幅,方向和频谱(频率分量)决定了物质的种类和物态。
导体D波
导体D波(Dynamic Detail Wave),也称为动态物质波。是构成物质的波,是物质具有的能量。其简称为DDW。
它就是俗称的“导力”。本质是物体的偏移/歪曲。是以太波,持续放射、收束。
物质的构成
多个SDW和DDW复合起来,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、构成物质的波。
对任何物体的任意一点进行分析,可以获得一个复合波。对这个复合波进行FFT[2]分解,得到的各个分量之和却与直接测定的波形有一定的误差,这个误差就是DDW导致的——也就是说,这就是DDW。
物体就是由这许许多多的波动所组成的。
H波
即思虑波,是声音的力量的体现。
H波所处的维度和物质世界不同。所以不像D波那样可以被直接观测到。H波也不能直接作用于物质世界、产生物理效果。必须依赖“歌石”来产生物理效果。[来源请求]
定常H波
定常H波(Static Hymmno Wave),也称为静态思虑波。是构成“精神”的波。
这是生命之源(生物体能量)。也被称为自我领域。是星界波(精神波),持续停滞。
它就是我们所说的“意志”、“志向”。
导体H波
导体H波(Dynamic Hymmno Wave),也称为动态思虑波。是构成“感情”的波。
生命发声时,除了SDW上的扰动(声波,50-20000Hz),还会发出少许非常高频的DHW,也就是“思虑的波动”。
这是构成诗和感情的波。体现为歌和脑波。是星界波,持续放射。人类的导体H波频率在1Hz-5.28×1011Hz之间。
它就是通常所说的“感情”、“思虑”。
H波与D波
DDW | SDW | DHW | SHW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形成物 | 导力能量 | 物体 | 诗、思虑 | 生物能量 |
本质 | 物体的歪曲 | 物体本身 | 歌、脑波 | 自我领域 |
动作能量 | 高 | 低 | 高 | 低 |
波的性质 | 以太波 | 以太波 | 星界波 | 星界波 |
波的性质 | 持续放射、收束 | 持续停滞 | 持续放射 | 持续停滞 |
H波段
日语原文 | 英语原文 |
---|---|
H波帯域 | H-Wave Band |
蕾瓦蒂尔
任何蕾瓦蒂尔的精神都是定常H波构成的。对于蕾瓦蒂尔的定常H波,按其频率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波段:
- 个体意识域:从20kHz直到116MHz的区域。是可以意识到并了解的自我的领域。别名“自我领域”。这也是可以潜入的波段。
- 休姆涅识别码:116MHz附近的100Hz。非常稳定,很少变化。人们就人为调制这里的波动,令其携带信息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休姆涅识别码。
- 共同意识域:再高频的地方,就是个人完全无法控制的和他人互相施加影响的,共同意识域。
波动继承关系和所有已知种类的波
艾可萨·皮可具有这个宇宙全部种类的波。而这个宇宙中,在不同的星云、恒星、行星的意志间,并不包括全部的波。简单的说,星云从艾可萨·皮可处没有继承的波,那么在这个星云之内就不会存在这种波。因为不同的波是不能互相生成的。而对于恒星也是如此。
下列表所言“所在”,指阿尔·谢尔所在。不存在指的是,“从继承链‘艾可萨·皮可->星云->恒星->行星(阿尔·谢尔)->○○○’的这一级开始不存在”。
- R波,所在星云不存在
- N波,所在恒星不存在
- Tz波,阿尔·谢尔不存在
- D波
- Vx波,阿尔·谢尔存在,但不向下继承
- K波,所在星云不存在
- H波
- S波,所在恒星不存在
除了H波和D波,其他波动的作用和其他特性仍不明确。
此外,在不同的宇宙区域间,继承关系都不一定一样,所以一些波动可能在其他的行星、恒星等等上就真正存在着。可以想见,在这种情况下,由于宇宙的基础——波动不同,在这些区域间的物理规律等也不一定一样。
宇宙的定义和构成
宇宙的逐级定义
世界>宇宙>星团>恒星系>行星>地区>个体
有些类似波动继承,这个宇宙遵从上面这样的链条,逐级定义其后的实体。而整个宇宙、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原子核艾可萨皮可(EXA_PICO)所创造的。然而,并非一切都完全由艾可萨皮可掌握,每一级都有其独自的意志,并会改变其后所衍生的一切。
虽然按上述链条,似乎个体被牢牢拴在了出生的行星上——因为他们是被这个行星所创造、所定义的。但实际上,由于一切生灵最终是由艾可萨皮可所维持的,所以他们能够离开自己的母星而不会消散。
大爆炸和宇宙的本质
这个宇宙,也是通过类似“大爆炸”的过程形成的;其原点,就是原子核艾可萨皮可。这个原子核包含了无限的定常波,其中的任意一种波动(比如D波)都包含了无限的延申方向和无限的频率成分。
艾可萨皮可中无限的波动,在无法计测的极短时间向各个方向迅速展开,各个波动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干涉、破坏彼此的平衡;于是,定常波消灭,产生了所谓的导体波。而放射并在这个世界中传播的导体波,就构成了所谓的“宇宙”。因此,这个宇宙,其实就是在“世界”中“艾可萨皮可影响所及的范围”。
而这些扩散开来的导体波,在某一点上集中时,就会发生共振现象,于是就增幅了其振幅。这样,在这一点就变位出了定常的力场,也就是说,新的定常波产生了。
这种“导体波扩散,定常波生成”的现象,就是艾可萨皮可在纳姆之海(纳姆,num,即休姆诺斯语之“0”)中作用的结果。
而在这样的现象中,各种波的新的定常波聚集起来,就不断地形成新的原子核。而新的原子核聚集起来,就是恒星、黑洞、暗能量等等。而这无数的造物,都可以看作是艾可萨皮可的“诗歌”的结果。而这些造物中存在着的H波,正就是我们所说的“意志”。换言之,也就是艾可萨皮可的“思虑”。
星团与恒星系
星团和恒星系是艾可萨皮可的原子核聚合体。因此,它们的“思虑”——或者说意志即为艾可萨皮可的意志。它们的意志是一致的。然而,在其中诞生的无数的行星、是新的原子核构成的。因此,它们有着它们自己的意志。
行星的法则
在这个世界中有着无数的行星。它们都有着自己的意志。因为它们是由“行星的原子核”所构成的,所以有着自己的意志。它们能保有的波动取决于恒星系所下放的波动,但行星有着自己的H波,也就是自己的意志。
行星意志能决定行星的样貌。如阿尔·谢尔(休姆诺斯语的“ar ciel”,含义为“这个世界”)的意志,就在其上构筑了山峦与河流、海洋;还在其表面孕育了生命。
生命的法则
像是动物、植物乃至死物都有其H波,即所谓的意志。但是,动物的有“想自由移动”的意志,同时有着自由的身体(D波躯体),而植物却没有“要自由移动”的意志。同时,死物如石头,它们的“意志”是恒定不变的(即“保持现状不变”)。但无论如何,它们都有着自身的意志。
此外,以人类而言,他们能通过眼睛这一D波传感器来观察一D波世界,然而却无法通过眼睛感知H波。
像是人之类的生命,和艾可萨皮可比起来,除了波动组分上的差异外没有什么不同。就像星云和行星一样,生命也是诞生于各种导体波的交织中。对于人来说,就是导体D波和导体H波的交织所产生的原子核的集合体。这个原子集合体影响着D波,构成了D波物质,即细胞;影响着H波,构成了H波物质,即精神。此外,这个原子核集合体还会在身体外侧生成水蒸气、热量一类的波动;就像是星球在大气生成云朵那样,都是在原子核的影响下,构成了水蒸气和热量的波动。
声音的本质
人类的原子核集合体能影响周遭2m左右的空间、由此能控制定常D波形成身体。然而,人类也能瞬间发出巨大的力量,也就是所谓的“声音”。
通过定常D波的变化,发出导体H波,也就是所谓的意志,人可以将自身原子核的影响范围扩大到最大数百米。此外,人类还具有感知发出的导体H波的器官——耳朵。耳朵能感知最大20000Hz的的波动,并且,波动科学认为,耳朵还能对自身发出的导体H波(意志)通过校验和进行校验。
人的原子核能够发出高频率的H波,但是,越高频的H波需要越大的能量。因此,只有在情绪激动时,人的原子核发出的H波才可能超过常规的频率。
另请参阅
注释和外部链接
参考资料
1. AT1 设定集: pp.??. "波动科学讲座" 2. AT2 设定集: pp.142-145. "波动科学讲座"